乙肝病毒由于会在人肝细胞内形成cccDNA,难以被药物清除,一旦药物停用,cccDNA又能继续复制大量病毒,因此慢性乙肝无法如慢性丙肝那样实现完全治愈。普遍认为乙肝治疗如果能达到HBsAg转阴便已经是很成功的治疗终点了。然而,即使是这个目标,慢乙肝患者也很少能达到,很多人都需要终身服药。目前针对乙肝的治疗主要有两类药物:干扰素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这两类药物各有优劣,前者可以通过直接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达到抗病毒的目的,此外干扰素还能诱导肝细胞内cccDNA的降解,因此干扰素实现HBsAg清除的效果更好;然而干扰素对不同的患者表现效果不一,容易耐药,且其副作用也比较大。核苷类似物通过抑制病毒逆转录实现病毒学抑制,口服使用方便,但其实现HBsAg清除的效果较差,最高仅为3%,因此患者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很多都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服药。鉴于两种药物各有优劣,有研究人员试图探索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慢乙肝是否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近日,发表在AlimentaryPharmacologyTherapeutics杂志上的重庆医院感染科的研究为乙肝联合治疗有效性提供了更多证据。研究设计研究人员检索了Medline,Webof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中截止到年12月,所有使用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联合治疗后实现HBsAg清除的患者比例进行汇总分析。研究结果1、接受联合治疗48周或52周后,联合治疗的患者实现HBsAg清除率为9%,而历史数据HBsAg清除率仅为1%~3%。2、不同联合治疗策略,实现的HBsAg清除率也不尽相同。目前的联合治疗策略主要有两种:①初始联合(denomo):即初治患者同时使用干扰素与核苷类药物联合治疗;②核苷经治(NA-experienced):即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至少一年后再联合干扰素治疗。核苷经治策略的HBsAg清除率更高,可达11%;而初始联合策略的清除率为8%。3、针对核苷经治策略也有更多细分。①add-on:即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至少一年后再加干扰素联合治疗;②switch-to:即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至少一年后再换用干扰素单独治疗。switch-to策略的治疗效率明显更高,可达14%,add-on的治疗效率为8%。研究结论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确实能提高HBsAg清除率。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至少一年以上再换干扰素单独治疗,HBsAg清除率最高,达14%。相比较传统的单药治疗,HBsAg清除率仅为1%~3%,联合治疗清除率是个非常大的进步。如果后续临床确实验证有效,未来慢乙肝治愈也不将再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