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11月8日,由上海市东方感染病预防康复研究中心与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委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病临床研究中心协办的“肝病精准诊治和转化医学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慢性肝病精准诊治新技术新理论学习班(-03-08-)和CCLD公卫华山专场在上海青松城大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全国感染病、肝病、以及相关科室医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通过主题报告、专题讨论、病例分享以及专家点评等方式对临床上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本次会议的主席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原院长巫善明资深(终身)教授、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陈良教授共同担任。
出席会议的有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教授,为开幕式致辞并进行了主题报告。医院翁心华教授、胡锡琪教授、张文宏教授、张继明教授、黄玉仙教授、邵凌云教授,医院谢青教授、张欣欣教授、王晖教授,医院万谟彬教授、李成忠教授、杨继金教授,医院马雄教授、鄢和新教授、华静教授、范竹萍教授,医院的王建设教授、陆怡教授,医院刘成海教授、卓藴慧教授,上海六院臧国庆教授,上海九院许洁教授,医院蒋炜教授、史颖弘教授、丁振斌教授,医院杨长青教授,医院杨永峰教授,南通三院邵建国教授,无锡五院邱源旺教授、苏州五院朱传武教授,医院沈华江教授,解放军医院李东良教授,医院于乐成教授,医院屈莉虹教授,解放军医院倪鎏达教授、王晓今教授,医院张琴教授,公卫中心巫善明教授、陈良教授、傅青春教授、张占卿教授、王介非教授、陈晓蓉教授、张勇教授、袁敏教授、黄杨卿教授、张小楠教授、章树业教授、涂传涛教授等国内肝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并作报告或点评和讨论。大会现场座无虚席,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并有超过余名临床医生在线观看。
大会的第一天,简短的开幕式后,张文宏教授介绍了全球疫情的情况,回顾的了各个国家抗击疫情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原因。
陈良教授对COVID-19相关肝功能异常做了总结,分别从流行病学、预后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COVID-19患者发展为严重肝损伤的机制包括潜在的SARS-CoV-2介导的肝损伤、肝脏基础疾病、药物性肝损伤、细胞因子风暴全身炎症反应、缺氧再灌注和肝内血管改变。
袁正宏书记介绍了慢乙肝临床治愈上所面临的挑战,并且从丙肝治愈来谈我们离乙肝治愈到底还有多远。
谢青教授介绍了如何通过现有抗HBV策略提高临床治愈,从而进一步降低HCC的发生风险。
张继明教授对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即免疫控制期的患者是否进行治疗进行了探讨。
此外,傅青春教授对药物引起的慢性肝损伤做了一系列介绍。
马雄教授分享了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做的研究以及新的研究思路,肝病肠治是机遇也是挑战。
万谟彬教授对慢乙肝的育龄期患者的管理进行了介绍。许洁教授慢乙肝治疗药物优化选择进行了阐述。
黄玉仙教授对肝移植术后感染防治策略进行了阐述。
杨长青教授介绍了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防治策略。袁敏主任分享了公卫中心开展早期TIPS及其临床运用的效果和经验。丁振斌教授介绍了肝癌的治疗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杨继金教授介绍了肝癌经动脉介入治疗进展。王建设教授介绍了遗传性胆汁淤积症的新致病基因,并且介绍了其致病机制。鄢和新教授介绍Ali-BAL新型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刘成海教授分享了中西医结合诊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策略和方案。
大会第二天,公卫傅青春教授团队、华山黄玉仙教授团队、仁济马雄教授团队、南京二院杨永峰教授团队、瑞金张欣欣教授团队分享了5个精彩的病例,包括特发性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OEMS综合征、儿童自免肝、肝移植后迟发性免疫排异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导致的肝细胞癌,现场各位专家的诊断、治疗意见和讨论一次次将大会推向高潮。
本次会议聚焦于病毒性肝炎、非病毒性肝炎、HCC和门脉高压等肝病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专家们围绕肝病临床诊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分别做了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同时,为了增强参会人员对会议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青年医师的疑难病例汇报为主线,邀请专家针对病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阐述,同时邀请各领域专家针对病例和报告进行讨论与点评,对参会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这一新颖安排受到与会专家和参会人员好评和欢迎,普遍认为获益匪浅。
本次会议受到广大从事肝病临床医生的重视和欢迎。近年来,学习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参会人员也越来越多,充分展示了我中心在肝病领域内外科、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实力和影响力,已经成为肝病临床诊治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会议,将会对提高我国肝病临床诊治工作的进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病临床研究中心
公卫中心官微
您全家的健康顾问
原标题:《公卫快报
年肝病精准诊治和转化医学高峰论坛暨慢性肝病精准诊治新技术新理论学习班和CCLD公卫华山专场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