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作者
李鹏亮编辑
孙杨
“生理或医学奖”历来是每届诺贝尔奖公布获奖名单的第一门奖项,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宣布了今年的“生理或医学奖”得主,三位在抗击血源性肝炎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获奖。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年,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同病毒作战的科学家,意义不言而喻。
诺贝尔医学奖揭晓,丙肝病毒研究受奖
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年度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发布会以直播形式召开。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显得冷清,现场只有零星的摄影和服务人员。但直播观看人数在开播几分钟就突破万人,官方推特上同步的图文消息也迅速有上千条评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面对摄影机宣读了获奖名单,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哈维·阿尔特(HarveyJamesAlter)、迈克尔·霍顿(MichaelHoughton)、查尔斯·赖斯(CharlesM.Rice)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重大贡献。三人将共享奖金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万元)。
哈维·阿尔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中心输血医学系高级研究员,在年发现了丙肝病毒的存在。
迈克尔·霍顿,加拿大艾伯塔大学教授,年分离鉴定并命名了丙型肝炎病毒。
查尔斯·赖斯,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教授,年成功实现了丙肝病毒的大规模制备。
他们的工作使得认识和治愈丙型肝炎成为可能,是人类在与病毒抗争道路上坚实的一步。诺奖的表彰,也给正与新冠病毒作斗争的全世界十分的鼓舞。
20年丙肝病毒研究,为治愈顽疾奠定基础
虽然肝炎是一种常见病,但是人类对它的研究是在最近80年才有所突破。
年代,医学家麦卡伦首先发现了两种主要类型的传染性肝炎,第一种是甲型肝炎,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通常对患者没有长期影响。第二种乙型肝炎通过血液等体液传播,会导致长期的慢性疾病,更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
年代,巴鲁克·布伦伯格发现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乙肝病毒,随后有效的诊断方法和疫苗相继被研发出来。因为这一发现,布伦伯格被授予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但当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奥尔特注意到,尽管血液测试和疫苗使得肝炎患者数量下降,但仍有大量病例,其感染源并不是已知的甲型乙型两种病毒。奥尔特研究发现,这些病例的血液可以将肝炎传染给黑猩猩,并且其传染源具有病毒的特性。年,他把这种原因未明的肝炎命名为“非甲非乙肝炎”。
发现病毒之后至关重要的工作是鉴定新型病毒。但由于丙肝病毒的特殊性,十几年间医学界未有进展。直到年,这项工作才由当时在Chiron制药公司工作的迈克尔·霍顿完成。霍顿和他的同事们在染病黑猩猩的DNA片段中,利用抗体检测技术发现了病毒克隆的DNA片段,并成功分离病毒的RNA片段。随后将其命名为“丙肝病毒”。
病毒鉴定完成之后,有效的血液检测方法迅速建立,丙肝病毒大规模从血库中消除,极大降低了丙肝通过输血传播的风险。
成功检测病毒是巨大的进展,但是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丙肝病毒还需要研发药物和疫苗。而研发必不可少的是大规模制备病毒用于研究。丙肝病毒由于特殊结构未充分被认识,所以迟迟难以培养。直到年,查尔斯·赖斯终于解决这个问题,率先在黑猩猩体内实现了丙肝病毒的大规模制备。
经过三位科学家20多年的接力研究,丙肝病毒疫苗和药物研发的三块基石终于完备,攻克丙肝的工作得以走上正轨。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是正在进行的与病毒性疾病斗争的里程碑式成就。由于他们的发现,对丙肝病毒高效进行血液检查得以实现。相关检查基本上消除了世界许多地方的输血导致的肝炎,大大改善了全球健康状况。他们的发现还使针对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得以快速发展,人类历史上首次可以治愈该疾病,这为从世界人口中消灭丙型肝炎病毒带来了希望。”诺贝尔委员会如此评价。
动物与病毒的斗争自古以来从未停止,而今,我们以科学为刃,向着病毒的要害突刺。无论是丙肝病毒,还是新冠肺炎病毒,相信我们终有攻克之时。
肝炎中的沉默杀手:擅长潜伏,诱发癌症,日常接触不传播
丙肝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和凶名赫赫的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同属一科,与乙肝并列全球导致死亡的10大感染性疾病之列。
世界卫生组织在《年全球肝炎报告》中估计,全球约有万人感染慢性丙型肝炎病毒,超过总人口数的1%,仅在年就有39.9万人死于丙型肝炎。
中国是肝病大国。中国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算,我国丙型肝炎感染者约有万例。-年,平均每年报告的丙肝病例约有20.4万例。
丙肝病毒新发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所以很难及时得到诊断。而没有及时治疗的急性丙肝会逐渐发展为慢性丙肝。慢性丙肝患者20年内出现肝硬化的风险在15%到30%之间,还有可能罹患肝纤维化。肝硬化更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癌。诊查率低,致死率高,丙肝一度被称为“沉默杀手”。
医学界常用“呐喊的乙肝,沉默的丙肝”来形容公众对丙肝的忽视。不像乙肝人人知晓人人预防,丙肝的知晓率和诊断率都很低。根据世界肝炎联盟发起的肝炎患者全球调查(HCVQuest)的数据,我国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诊断前知道何为丙型肝炎)不足25%,这个数字远低于西太平洋地区平均值34%和全球平均值31%。丙肝自主筛查率更是不足20%。这导致大多数慢性丙肝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很可能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所幸,丙肝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常见的感染途径是不安全的注射,比如注射吸毒和输入未经筛查的血液。但不会通过母乳、食品或水传播,也不会通过与感染者拥抱、接吻以及共用食品或饮料等偶然性接触传播。无须过分恐慌。
药物治愈率高,有待普及,疫苗尚待研发
在阿尔特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效的治疗药物成功问世。
年,索磷布韦等泛基因型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疗法(DAAs)药物相继问世。丙肝病毒变异性高,有多重基因型。能对多种基因型的丙肝病毒起作用的药物称为泛基因型药物。年,世卫组织建议对所有12岁以上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用DDAs进行治疗。DDAs的治愈率可达95%以上,大多数丙肝患者通常可以在12周至24周得到治愈。(具体取决于是否存在肝硬化。)
但DDAs价格昂贵,例如服用索磷布韦12周的花费高达8.4万美元,所以相应疗法并没有足够普及。世卫组织估计,年全球万丙肝病毒感染者中,估计有19%(万人)知晓自己的诊断状况。在被诊断为慢性丙肝的感染者中,截至年底,只有万人接受了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
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首份《-年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该战略旨在于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全球具体目标是到年使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人数减少90%,病毒性肝炎死亡人数减少65%。达到这一目标需要90%以上的感染者得以诊断以及80%以上确诊的患者得到治疗。这显然并非易事。
中国随后也推出了《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年)》,规划提出到年,全国总体实现血站丙肝检测率达到%,还提出,将丙型肝炎检测纳入体检范畴,对检查发现的丙肝病毒抗体阳性者,要提供必要的确诊及抗病毒治疗等有关服务。
我国引入DDAs较晚,直到年才引入DAAs治疗。但亚太肝病学会秘书长、医院肝胆胰中心主任魏来曾在采访中指出,近年我国丙肝的筛查与管理标准已逐渐与国际接轨,患者治疗和控制变得更加重要,“治愈一个患者即减少一个传染源。为丙肝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对防控丙肝至关重要。”
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医保目录纳入了三种新型丙肝药物,药价平均降幅在85%以上,是防控丙肝的有力举措。
遗憾的是,丙肝疫苗历经30多年的研究,仍未研发成功。丙肝疫苗甚至与艾滋病疫苗、流感病毒疫苗并列为三大疫苗研发失败典型。
此次诺贝尔奖颁授给丙肝病毒防控研究或许能为疫苗研发带来新的契机,希望丙肝病毒终能从根源上得到控制,像天花病毒一样,消散在一代人的记忆中。
丙肝病毒正在被攻克,希望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也早日画上句号。
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经济学奖将分别在10月6、7、8、12日相继揭晓。日本是近年炙手可热的诺奖大国。进入21世纪后的19年,其共揽获19个诺贝尔奖。此次没能入选生理学或医学奖,不知道接下来的四枚奖章,会不会有日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