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患者中30%~40%肝功正常,身体没有明显不适,还有些患者转氨酶偶然轻度升高(40~80单位/升)。过去一直认为这些肝功正常的慢性丙肝患者属于“健康携带者”,无需治疗,对于这些患者往往采取观察、等待的作法,不主张用药治疗。但是通过大量研究证实,这些所谓的健康携带者并不健康。对这些携带者的肝组织进行检查,发现30%以上的携带者肝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其中轻度病变者占70%,中重度病变者占20%,肝硬化者占10%。丙肝的特点是潜移默化。它症状轻,肝功正常或轻度异常者居多,但是后果却较为严重。如果不加以积极干预治疗,大约1/4~1/3的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不能根据肝功正常与否来判断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更不能仅仅根据转氨酶正常而将患者划归为“健康携带者”。对丙肝应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策略。如果丙肝患者化验检查提示丙肝病*RNA是阳性,肝功正常,就需要抗病*治疗。目前,治疗方案首推长效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进展比较慢,早期感染症状不明显,出现肝功能改变时已经到了晚期,所以丙肝以老年病人多见。而老年病人对于扰素大多不够敏感,发生干扰素“不好使”现象并不少见。除了年龄因素外,还有几个重要原因使干扰素“不好使”。如身体肥胖可使干扰素治疗失败;混合感染其他病*(乙肝病*是最常见的)也可使治疗失败。治好了丙肝,乙肝又加重了,再来治疗乙肝,丙肝又起来“闹事”,真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还有病人到了肝硬化阶段时,对干扰素的反应也不好;有的病人不能耐受干扰素,或者治疗中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不能再治疗下去,只能停药;老年人大多数存在多种疾病,如糖尿病、严重的抑郁症、心脏病等都是干扰素的禁忌症,这些情况都可能使干扰素治疗失败或不能应用干扰素治疗。感染丙型肝炎病*后,75%~8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当患者因出现相关症状而就医时,往往已经发展到肝纤维化、肝硬化,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此时进行正规治疗虽然还来得及,但是结了疤的肝脏、变大了的脾脏都很难恢复。凡接受过输血,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的牙科器械,经历过内镜检查、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有过不洁性生活史,或者曾经用过未经严格消*的器具进行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黏膜创伤性操作的人群称为丙肝高危人群。对于高危人群,医院检测;对于普通人群,建议在体检时,除了肝功能检查外,还应进行丙肝病*抗体检测。丙型肝炎的抗病*中医药治疗与乙型肝炎差异不大,疗效相当,但服药的疗程应比乙肝稍大。丙肝是否痊愈,并不是以患者自觉症状来决定的。当您感觉已经正常时,不要随意停药,一定要请专科医生做决定,以免引起病情的持续反复。生活中,丙肝患者要坚持忌酒,喝酒可以加速丙肝恶化,而且还要避免疲乏,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正常合理的生活和运动。中医将本病辨为五证,即正虚邪留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肝肾亏虚证、气虚血瘀证,并建立了初步的辨证标准。通过比较分析各证型与肝功能及B超结果的相关性,认为正虚邪留证多属于疾病的初期,湿热蕴结证处于邪实正未虚的正邪相争的实证阶段,肝郁脾虚证与肝肾亏虚证属于疾病的发展期,气虚血瘀证见于疾病的后期,病情最重,所以,本病证型的发展由轻到重依次为:正虚邪留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肝肾亏虚证(包括肝肾阴虚和肾阳虚)、气虚血瘀证。关于治则治法,早期正虚邪留,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拟健脾益气,利湿解*法;进展期若为肝郁脾虚证,则以“调理脏腑”为原则,拟疏肝健脾法,若为湿热蕴结证之实证,则以“祛邪”为原则,拟清热利湿解*法,若为肝肾亏虚,则以“扶正”为原则,拟滋补肝肾或滋肾助阳法;后期以气虚血瘀为主,以“调理气血”为原则,拟补气活血化瘀法为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