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核酸检测”一夜成名、妇孺皆知。其实核酸检测并非什么新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应用于临床实验室诊断。大家熟知的乙肝DNA(HBV-DNA)、丙肝RNA(HCV-RNA)检验就是核酸检测。
我们知道,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组织、器官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而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础物质,由碱基构成的核酸分子翻译、表达一个个氨基酸,同时也是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ibonucleicacid,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根据检测目的病*是DNA病*还是RNA病*,来确定检测DNA还是RNA。例如,新冠肺炎病*、丙型肝炎病*都属于RNA病*,而乙肝病*属于DNA病*。
那么,面对新发疫情,为什么采用核酸检测就能锁定“元凶”呢?这就得说说分子诊断的另一项技术——基因测序技术了。新一代测序技术能很快明确引发疫情的病源微生物的基因序列。通过与先前病源微生物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即可知是同一病源微生物或新的病源微生物。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科学家通过分离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电镜观察病*形态为冠状病*,经过基因序列比对,其与年“非典”的SARS冠状病*同源性达85%左右,并不完全同源,发现它是之前人类从未出现过的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在清楚了这一新发病*的基因序列后,生物技术公司的技术人员就可以据此合成核酸检测特异性关键试剂组份——引物,制备相应探针,进而通过PCR技术实现对该病*的检测,揪出呼吸道是否有新冠病*存在的“蛛丝马迹”!测序技术可以测出病*的每一个碱基序列(DNA是ATGC;RNA是AUGC),那为何不用测序技术直接检测新冠病*呢?答案是成本太高、效率低!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技术虽不能测出病*的每个碱基组成,但可以判断它是否存在,且特异性好和灵敏度高,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因此,明确病源微生物的全基因序列是制备扩增试剂、采用PCR技术进行核酸检测的前题!年年初疫情爆发后,我国科学家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新冠病*全基因测序(它大约有3万个碱基组成)。元月中旬就向世界公布了这一新发病*的基因测序结果,供世界各国防疫参考,而年SARS病*用了5个月才完成测序。这些在NCBI网站(NationalCenterForBiotechnologyinformation)上都有原始数据,感兴趣的可以浏览。
核酸检测,首先要对微量甚至痕量的核酸基因进行扩增,扩增到能够检测出的量级,才能进行检测。而核酸扩增所采用的技术就是新冠疫情以来大家耳熟能详的PCR技术,即聚合酶链(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反应技术。该技术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应用于临床分子诊断(即基因诊断或基因检测)进行乙肝、丙肝病*载量的检测,判断病*是否复制、指导临床治疗。所以说这是一个成熟并且算不上新的技术。医院一直没有开展,而这次新冠疫情促使该技术医院得以普遍开展而已。
那么何为PCR技术?为何其检测需要那么长时间?其检测原理与过程是怎样呢?下期我们再谈。
西医院免疫实验室是在原细胞治疗中心基础上扩建而成。拥有细胞培养及细胞制剂制备所需的十万级层流净化实验室及其相关设施、开展免疫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临床应用研究、自身抗体检测、过敏原检测业务。新冠疫情爆发后,新建成一百余平米的二级负压生物实验室,配备生物安全柜、核酸提取仪、基因扩增仪等仪器设备。由1名主任检验师带领的科室团队,目前正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开展新冠核酸检测业务1年来,已检测样本3万余例。
免疫实验室先后承担完成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陕西省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计划项目---新冠肺炎应急科普专项1个。发表SCI1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十余篇。2篇论文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科室将一如既往,发扬“团结进取、严谨求实”的优良作风,为新冠医院科研水平提升、搭建科研平台,而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冠核酸报告时间:
1.应检尽检及愿检尽检人群:采样后3---7h出结果。
(每天14:00、15:30、20:00、22:00出报告)
2.发热门诊患者:采样后2--4h内出结果。
郝建峰主任检验师
免疫实验室主任
病理科主任
科研管理科主任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暨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评估特邀专家;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细胞治疗质量控制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委会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专业学组副组长;陕西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委、陕西省干细胞学会理事。主持完成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个、陕西省科技厅“新冠疫情应急科普专项”一项;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十余篇,SCI通讯作者一篇。两篇论文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总结的《细胞治疗制剂质控要点和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被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制定《免疫细胞治疗制剂制备规范》所采纳。
擅长:肿瘤、病*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细胞免疫调节治疗与实验室诊断、免疫细胞诱导活化技术与细胞制剂实验室质控。
研究方向: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技术、分子与免疫实验室诊断
编辑/刘丹
审核/王惟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