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 景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是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李太生教授所带领团队的研究表明,我国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中有9.5%合并HBV感染。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我国社会负担最大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有约1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总人口数的8%~10%,围产期感染和儿童早期接触HBV是其传播的主要原因。
HIV、HBV共感染
在我国的HIV感染者中,HBV共感染情况亦较为普遍。目前临床上的抗逆转录病毒(anti-retrovirus,ARV)药物中替诺福韦(TDF)、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拉米夫定(3TC)、恩曲他滨(FTC)对HBV均有抗病毒活性。不久的将来TAF或可进入中国。对HIV、HBV共感染者如何选择抗病毒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治疗指南
本文根据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DHHS)针对HIV、HBV共感染抗病毒诊疗指南(年8月3日更新)和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年版)分别进行解读,以满足临床医生的需要。
小贴士
1.TAF是TDF的前体药物,与TDF不同的是,其活性剂量更低,能以TDF1/10以下的剂量发挥同样的抗病毒效果,从而可以大幅降低药物的毒性,也更有利于复方制剂的研制。
2.年4月TAF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艾滋病及乙型肝炎。
DHHS指南[1]
01预防乙型肝炎
研究表明,未合并HBV感染的HIV感染者,接种乙肝疫苗更难产生保护性抗体,这一现象与低CD4+T淋巴细胞水平、重叠HCV感染、隐匿HBV感染及健康状况较差相关。建议尽早接种疫苗,避免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导致接种失败。虽然CD4+T淋巴细胞计数cells/μl的患者,接种疫苗的成功率低,但仍建议尽早接种。
以下情况建议接种疫苗:
1.表面抗体阴性。
2.单纯核心抗体阳性者,建议1~2个月后复测表面抗体,若滴度IU/ml,则不需要接种疫苗;若滴度IU/ml,则应完成一系列乙肝疫苗注射,并复测表面抗体。
3.尽可能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cells/μl之前接种疫苗,因为CD4+T淋巴细胞水平更低时更可能出现疫苗接种失败。但即使CD4+T淋巴细胞计数cells/μl,也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
4.对于无应答者,建议再次加倍疫苗剂量。
02治 疗
治疗目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同:预防疾病进展、减少乙型肝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主要治疗药物是基于TDF/TAF的ART方案。抗病毒治疗建议:针对HIV、HBV共感染者,无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HBV-DNA病毒载量为多少,均选择舒发泰(FTC+TDF)或FTC+TAF为骨干的方案。TAF+FTC与TDF+FTC的方案选择,应基于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毒性及加速骨质流失的风险评估。关于TAF与TDF针对内生肌酐清除率、骨密度变化的前瞻性研究初步数据显示:服药48、96周后患者的HBV-DNA阴转率TAF组非劣于TDF组;而在肾小球滤过率(eGFR)、Ccr、骨密度变化等副作用指标方面,TAF组数据明显优于TDF组(TAF25mgVSTDFmg)。针对HIV、HBV共感染者,应避免仅包含3TC/FTC而不包含TDF/TAF的方案,以免诱发耐药。
建议终身服药。如因严重副作用必须停止ART,肝功能监测频率应最少每6周一次,如出现HBV反跳,需重新制定ART方案。HIV、HBV应同时治疗,不应选择仅针对HBV的核苷类似物治疗。在未进行ART时仅可考虑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抗HBV治疗。如患者拒绝ART,但乙型肝炎进展到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时,可选择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α-2b进行48周的抗病毒治疗(需排除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在没有完全抑制HIV病毒的ART方案支持下,TDF/TAF、恩替卡韦(ETV)、3TC、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均不推荐单独使用,因其可能诱发HIV耐药。
HIV、HBV、HCV三重感染治疗[2]
针对三重感染(HIV、HBV、HCV):尚未有足够研究数据支持。目前建议:在HIV、HBV同时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丙型肝炎的治疗。
03治疗失败的处理
病毒耐药定义:治疗12周病毒载量下降小于1lg,可认为出现病毒耐药。目前无明确证据显示存在TDF耐药,临床仅见于应答缓慢患者。3TC因存在较高的耐药风险(平均20%),故不宜单独应用。如出现TDF/TAF耐药,可供选择的方案是:联用双倍剂量的ETV(1.0mg/d)。
04妊娠期用药
HIV感染的妊娠期女性应接受乙型肝炎常规筛查,如出现急性HBV感染,应积极干预并进行母婴阻断。研究表明,高病毒载量与围产期感染、出生后静滴人体丙种球蛋白(IVIG)阻断失败相关。TAF目前无妊娠安全性研究数据,不推荐使用。妊娠期建议使用含有TDF+3TC方案。妊娠期禁用干扰素。
总 结
1.总体治疗策略:同时治疗。如为三重感染,应在启动丙肝治疗前先给予抗HBV治疗。
2.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必须包括2种针对HBV的药物,最好有TDF+(FTC/3TC)或TAF+(FTC/3TC)。
3.若Ccr60ml/min,建议选择TAF+(FTC/3TC);若Ccr30ml/min,应参考TDF用法进行调整。TAF尚未批准应用于Ccr30ml/min患者,目前不建议使用。
4.在未控制HIV前,应避免单独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包括ETV、3TC、TDF、ADV、LDT、FTC),以防诱发HIV耐药。
5.共感染孕妇建议应用包含TDF+3TC方案。
6.如未感染HBV,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
新疆天同防艾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