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癌症,一直都是人类寿命限制的最大因素。现代医学对于癌症的研究和探讨就没有停止过。但因为癌症属于“本我病症”,也就是说是由自己身体健康的细胞变异而来的无限增殖且威胁性极高的病灶,目前并没有什么彻底治疗的方法针对,大多是依靠现有的医疗技术进行稳定治疗。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主流的癌症防治方法,仍然是预防。
预防癌症,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根据大部分肿瘤科医生的观点,癌症的预防是没有办法做到密不透风的,无论您的生活再健康,规范到什么样的程度,身体细胞仍然潜藏着突变的可能,继而形成癌症的病灶趋向。那这是不是说明癌症没有办法进行预防呢?
01癌症到底能不能预防?听听医生怎么说
根据《癌症真相》中相关的理论记载,癌症的主要原因分为外源性致癌因素和内源性致癌因素。
所谓的内源性致癌因素。其实就是和文中所提到的那样,细胞在分裂过程中,肯定会保留的突变的可能,因为人体基因性质的关系,这种突变的概率在个体之间会存在差异,并且有遗传的倾向。
简单来说,每个人因为身体细胞基因差异的不同,癌细胞产生的概率都是不一样的,这个没有办法改变,也没有办法预防。但大多不能对人体患者癌症的趋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大家也不用过于恐慌。
而外源性的致癌因素就非常多了。
简单来说吗,就是外界可能导致细胞癌变概率增加的因素。最典型的例如辐射,化学类,病毒类因素,都会一定程度增加细胞突变的概率,继而提高人患得癌症的风险。
另外,还有饮食类和环境类两种因素:
先说饮食类:例如平常食用一些酒类,烧烤类,刺激性食物,亦或是可能摄入的变质食物,其中一部分致癌因子在进入身体后,会对细胞分裂产生负面影响,继而提高癌细胞的生成概率。亦或是长期服用不健康的食物,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减弱,对于癌细胞的筛除效果降低,癌细胞长期积累,也会增加癌症的患病的概率。
再说环境类:常见的致癌环境,例如二手烟环境,甲醛环境等等,这些致癌因子会跟随着空气进入我们身体,然后同样会对细胞产生致癌诱导趋向,增加癌症的患病概率。
详细来看到这里,朋友们应该对于癌症的预防有着自己的看法。
总而言之。癌症不可预防的一面,大多是内源性因素,而外源性因素的方面,是可以进行预防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对外源性的致癌因素进行谨慎防范。同样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癌症预防效果。
因此,由此可见,癌症预防并不是什么子虚乌有,白费力气的事情,我们仍然要学会避开一切可能诱发癌症的外源性因素,做好癌症的预防工作。
既然如此,我们也要积极地做好癌症的预防,对于我国人民来说,癌症的预防也要有针对点,对于一些我国特有的高发癌症,作为普通民众一定要进行适当了解,并且熟知具体的防治措施。
02针对国人的癌症防治指南,请大家收好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三种癌症分别是肺癌,肝癌和胃癌。
而依照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癌症防治筛查指南,应对于这三种我国高发癌症,存在以下方案:
首先是肺癌:
肺癌的典型症状有咳嗽,咯血,胸痛等等。早期的肺癌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大多数的肺癌也因体检发现。
一般出现刺激性干咳,咯血,胸痛,气促症状时,肺癌已经发展成中晚期居多。也正是因为如此,肺癌是我们预防癌症时最需要谨慎对待的一个种类。
关于肺癌的相关检查:胸片,低剂量螺旋CT,肺癌易感基因检测。
肺癌高危人群:
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例如甲醛,二手烟环境;
本身存在慢性肺部疾病患者,例如肺结核,尘肺等;
家族遗传或身体免疫力病理性降低。
其次是胃癌
胃癌的典型症状为上腹部剧痛,长期食欲不振。胃癌和肺癌一样,病因起源非常隐蔽,70%左右的胃癌患者,在早期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时间推移,胃癌患者会逐步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饱胀疼痛,嗳气,反酸等常见胃部不适症状。
如果遇到此类症状,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不要误认其为胃炎或者溃疡将其忽视。及早筛查病症非常重要。
胃癌相关检查:胃镜检查,胃癌易感基因检测等。
胃癌的高危人群:
存在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癌类症状家族史;
本身存在慢性胃炎,胃息肉,消化道溃疡类疾病;
长期存在暴饮暴食,吃烫食,吃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之类的不良饮食习惯者。
最后是肝癌
肝癌的典型症状为肝区疼痛,厌恶油性,食欲不振等普遍性症状,但并不代表存在此类症状的人一定有肝癌的趋向,还请大家仔细辨别。根据相关临床数据,肝癌患者大多会出现腹胀,腹部肿块,黄疸,消瘦等典型症状。
肝癌的相关检查:肝脏彩超,血清甲胎蛋白,推荐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以确保肝脏的健康安全。
肝癌的高危人群:
存在乙肝,丙肝等疾病史;
有家族遗传肝癌的基因;
35岁以上男性且存在吸烟喝酒等恶习的人群;
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人群;
喜食烟熏,腌渍,重盐食物者。
以上,是三种我国高发癌症的具体预防症状,检查治疗建议,高危人群估测,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适当参考,并且借机调整自己不足的地方,以降低自己患得癌症的概率,更好地保卫自己的健康。
结语:根据这三种我国高发癌症的应对防治检查建议,希望大家能够尽可能的熟知,及时调整自己的医疗态度和生活习惯,做到真正有效果的癌症预防,才是对自己生命和健康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