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我不是药神》,一定对里边昂贵的药品记忆深刻。从今年1月1日起,破解“看病贵”问题又有新进展。
自年到去年年底,国家医保局已经进行了三次药品准入谈判,通过“砍价”的方式,将一些昂贵药品的价格降下来,这就是谈判药品。如今,谈判药品有了新的调整,97个谈判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据市医保局消息,去年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宣布了最新一轮医保药品谈判结果,共97个药品谈判成功,其中新增70个药品,续约成功27个药品,续约未成功4个药品。而从年1月1日起,97个谈判药品将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这意味着,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真正落地绵阳,我市的患者能够用较少的钱使用到以前不能报销的药品,真正享受到低价用药福利,减轻经济负担。
这次国家谈判成功的97个药品,多为近年来上市且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药品,涉及到癌症、罕见病、肝炎、糖尿病、风湿免疫等10多个临床治疗领域,谈判价格平均降幅为60.7%。其中三种丙肝治疗用药,降幅平均在85%以上,肿瘤、糖尿病治疗的用药,降幅平均在65%左右,这些药品都纳入到医保报销范畴。
1月1日上午,医院了解到,医院的药品调剂科于头天晚上接到相关通知,立刻着手加班调价。97个谈判药品中,部分药品院内早有储备。从当天起,它们的价格将进行更新。
比如,“盐酸厄洛替尼片”主要用于肺癌等疾病的靶向治疗,原本价格为.75元,根据最新的谈判结果,该药品价格降至.00元,降幅超过55%。
比如,用于缓解慢支肺等疾病症状的“茚达特罗格隆溴铵吸入粉雾剂用胶囊”作为今年谈判药品的“新成员”,价格由原本的.00元,降至.50元,降幅约61%。
无论这些谈判药品过去的价格有多贵,医院是否有储备,即日起,都将按新的价格执行。
据了解,对于进入医保的97种国家谈判药品,我市将分类管理,实行“单行支付”。所谓“单行支付”,就是将国家谈判药品当中,价格比较贵、用药人群比较特定、用药指征比较明确的一些药品,单独拿出来进行管理,实行特殊的支付和报销政策。与此同时,谈判药品的实际报销比例正同步提高。
“目前,对于单行支付的药品,我市的城镇职工报销比例达到了70%,城乡居民的报销比例达到了60%,这样的报销比例在全省都是比较高的。”市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科副科长邹薇薇说。
国家医院,还涉及药店,这就是“双通道”。按照省上要求,我市对参保人员使用和报销谈判药品实行定点药店、定点治疗医疗机构的“双通道”制度,患者可以通过多渠道结算药品费用。
“比如,医院就医后,医生开具了药品处方,他可以凭处方到定点的药房购药,医院的就诊卡,他直接支付的是自付的那一部分费用。也就是说,如果他参与了城镇职工医保,在药房就只用支付药品价格30%的费用。这不仅省去了报销手续,也实实在在得到实惠。”邹薇薇说。
目前,我市已批准设置绵阳科伦大药房、重庆医药集团和平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剑南路大药房、绵阳太极大药房直营八店三家定点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