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璐编辑/陈晓平
又一年的医保谈判结束了。
12月28日,医保谈判结果出炉,共种药品被新增进入医保目录,另有29种原目录内药品被调出目录。调整后,新版目录的药品总数为种,其中西药种,中成药种,中药饮片为种,将在年3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启用。
由于事涉癌症、儿科、精神疾病等多个科目的药品,且关系日常医保支付,这项专业内的谈判,实则几乎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就这一结果,药企们有人欢喜有人忧。谈判中已流传着各种说法,比如,有药企将独家药品降幅30%,也有肿瘤药直接砍价80%,更有现场喊着进不了医保,“回去就得把厂子给卖了”……甚至有人从谈判代表的现场表情进行猜测。
这一关系各方的博弈,到底是怎么谈的?
“灵魂砍价”怎么砍?
年,一个内部砍价视频火遍全网,被誉为“灵魂砍价手”的医保局专家们,将药企代表的开价几乎拦腰斩半。
在医保谈判中,存在一套特有的“喊价”逻辑。
年药企与医保局的谈判,改变以前的竞价方式,用的是比价谈判。就谈判药物,医保局先确定一个支付预期价格,企业代表有两次报价机会:第一轮报价,医保专家也不知道预期价格;第一轮报价结束,专家打开价格信封,给企业一定价格提示。
如果两次均超过预期价格的15%,直接出局;若在15%以内,就算谈判成功。即便药企报价进入15%的范围内,不影响专家们持续压价。
谈判的关键,是揣摩医保局的官方价格。因此,有企业代表说,报价要研究专家的表情和语气。
据悉,此次评审专家还遴选价格或费用偏高、基金占用较多的14种目录内的独家药品(单药的年销售金额均超过10亿元)进行降价谈判,14种药品均谈判成功并保留在目录内,平均降价43.46%。
从过往数年的价格降幅看,-年,谈判成功药品的平均降幅持续升高,年,新增药品为70个,平均降幅高达60.7%。
头豹研究院医疗分析师余思遥表示,这种逻辑延续到了年,“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后,节省大量营销成本,价格就有大幅下降的空间。”
最终公布的谈成药品平均降幅为50.64%。
谁被医保偏爱?
最终谁能进医保,是一个多方因素博弈的结果。
年是医保目录回归常态化调整的第一年,吉利德原中国区总经理罗永庆曾参与多次医保谈判,他告诉记者,过往从业20多年,医保目录的更新周期或三年或五年,并不确定。今年回归一年一次,这样便于企业有充分准备。
“医保谈判的目标很明确,老百姓用得上,政府负担得起,企业可以持续投入研发,这三者要达到一个平衡点。”罗永庆说。
9月,医保局公布《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共有个品种通过形式审查,这个量几乎是年的5倍,其中,“目录外西药和中成药”独家产品共个。
年,就肿瘤、眼病、肝胆、心血管、脑部疾病等治疗用药,展开的谈判最为激烈,今年的情况预计也相似。
余思遥告诉《21CBR》记者,按照医保支付的规划,未来30%会用于支付仿制药,70%用于支付罕见病用药和重大疾病、临床急需的新药。
医保保的是基本,针对重大疾病、临床需求大的药物,国家医保目录会持续调整结构,逐步放入。
最终能否进入目录,具体取决于企业的定价策略和降价幅度,尤其在独家产品方面,医保的谈判依据是替代性——替代性越强,压价幅度越大。
年,共个目录外独家品种和24个目录内续约品种(共计个品种)参与谈判,其中个品种谈判成功,包括96个目录外品种和23个目录内品种,谈判总成功率为73.46%。
兴业证券医药分析师黄翰漾告诉《21CBR》记者,药品进入医保后,固然降价幅度不小,但参考过去几轮谈判,无论品种的竞争环境如此,通过谈判纳入医保后均能快速放量,在收入和利润层面带来增长空间。
贵族药能卖平价吗?
就药企来说,每一个药物是否参与谈判,价格底线如何制定,是一个庞大的计算系统,要顾及企业发展、医保负担以及患者需求。
“对医保局来说,一是价格,一是可承受,企业要考虑的是以医保局的价格是否有利润。”罗永庆向记者透露,就跨国药企而言,谈成的先决条件是总部得认可一个底价,否则再好的谈判技巧也没用。
年,罗永庆代表吉利德参与医保谈判,两款丙肝治疗药物均成功纳入医保,价格平均降幅达85%。在谈判前,他和同事做了各方面的考量,做了计划书,进行了前景预判,分析清楚各种情况,得到了总部的认可。
“这样的认可是不容易的,你要说明情况怎么样,未来如何发展?在中国的价格低于海外尤其低于周边市场,都要去说服总部。”罗永庆解释说。
黄翰漾告诉记者,医保谈判背后是药物经济学,谈判价格兼顾产品价值、患者获益、医保支出等多个核心因素,也会考虑适应症范围等,最终是量价关系的一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