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癌症来无踪迹,根本没有办法预防,但有时候真的不是这样。我们都知道阴天拖稻草越拖越重,对于我们身患的疾病来说也同样是如此。很多癌症本身并不是没有征兆,一些我们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小病,或者不在意的小问题往往都和癌症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发现后及时进行治疗,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相关癌症的发病风险。
3种“小病”有可能拖成癌症
①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以胃黏膜上皮萎缩,腺体萎缩等有明显表现,一般的情况下慢性萎缩性胃炎都是由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等一步步发展而来的。目前可以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如果还不治疗,下一步就有可能进展成癌症。一般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逐渐增高,如果是重度异型增生最高10年癌变率达到83%。慢性萎缩性胃炎并非无药可治,积极进行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有些还能够转化为浅表性胃炎,风险相对就低很多了。
②肠道息肉
息肉本身其实就是长在肠黏膜上的一个肉疙瘩,可以说绝大部分大肠癌都是由大肠息肉演化而来,因此出现肠息肉往往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清除。一般情况下,肠道息肉种类有很多,其中较为危险的是增生型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家族遗传的腺瘤性肠道息肉癌变率接近%。肠道息肉其实可防可控,每年一次肠镜检测就能够发现并且切除,日常生活中多运动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促进肠道蠕动,就能够降低肠道息肉发病的风险。
③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很多人都出现过,往往过段时间就好了,因此很多人也不当回事。但口腔溃疡如果长期久治不愈,患上口腔癌的风险就会随之提高。尤其是我国中西南部地区人民有长期嚼槟榔的习惯,槟榔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一级致癌物,最容易诱发口腔癌。如果出现口腔下粘膜组织纤维化,往往就代表着口腔癌的癌前病变。
上述三种疾病其实都是可以治愈的,当我们出现此类疾病时治愈并不是最关键的,而是应该找到导致疾病的原因。像是饮酒,暴饮暴食,嚼槟榔这些不良习惯都应该及时改正,改正不良习惯配合医生治疗才是治标又治本。
癌症的出现除了这些可防可控的疾病,还和一些细菌病毒微生物感染有关联,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要小心警惕3种病原微生物。
Ⅰ、HPV病毒
HPV病毒又称为人乳头瘤病毒,高危HPV病毒感染和女性宫颈癌关系密切,可以说是宫颈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和HPV病毒相关联的癌症有很多,除了男女性的生殖器官癌症外,因为HPV导致口腔和肛门感染,HPV还会导致口腔癌和肛门癌。HPV病毒感染和性传播有密切联系,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接种HPV疫苗都能够降低感染风险。
Ⅱ、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
病毒性肝炎并不一定就会导致肝癌,但相当大的一部分肝癌患者都有病毒性肝炎的病史,目前世界范围内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就是中国,而在中国导致肝癌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病毒性肝炎,其次才是饮酒,肥胖等问题导致的肝脏疾病。乙肝病毒目前治疗上尚无太大进展,但通过服药也能够稳定肝功能,降低肝癌发病率。丙肝病毒目前已经能够通过抗病毒治疗彻底治愈,因此有条件的患者都不要放弃抗病毒治疗。
Ⅲ、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唯一能够在胃中生存的细菌,也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和胃溃疡等疾病的关系也较为密切,目前我国有超一半人已经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目前无法彻底治愈,治愈后复发的风险较高。一般情况下普通人群即便感染也不需要进行治疗,但如果有癌症家族病史,胃部疾病,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的话,建议及时进行治疗。
说癌症没有征兆,但其实一些我们看起来不起眼的疾病其实就是癌症的前兆。很多人在面对小病时往往选择拖延,要么是省钱,要么是怕麻烦无非这两种情况。但事实上,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很多癌症也能够做到可防可控,该怎么做?
1、定期进行癌症早期筛查
一般情况下,常年吸烟饮酒人群,常年慢性炎症反复发作人群,有癌症家族病史人群,抵抗力较差身体虚弱人群都应该每年定期进行癌症早期筛查。普通人群可能患癌率相对较低,但也建议最低两到三年进行一次检查,能够很好地降低癌症的发病风险。
2、改变不良习惯,增强身体素质
抽烟饮酒嚼槟榔,吃剩菜剩饭,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习惯其实都有一定增加人体患癌的风险。日常生活中我们及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适量运动就能够逐渐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免疫力提高了患病风险也会降低。
很多人说常患小病的人不容易得癌症等大病,免疫力强不常患病的人反而容易患大病。其实这是错误,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常生病的人更注重身体变化,有病就治疗才不容易出现大病。日常生活中我们更注意关心自己的身体,无论身体是否强健出现身体不适就查明病因针对治疗,其实就能够帮助我们降低患上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风险。
参考资料:
《这些感染与癌症的发生有关!》感染多学科会诊-12-24
《为什么你的肠道会长息肉?》医学界-10-01
《萎缩性胃炎不可逆?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03-05
#三伏天养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