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大众化解决好充电问题是关键
用节能减排换来青山绿水,无论是从长远的经济效益,还是当下的环境整治,看起来都是一个"百利无一害"的好*策。从今年9月1日起至2017年底,国家对纯电动汽车、部分符合条件的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等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这其中也包括部分进口车型。
但现实和计划的差距,往往就只是在于计划总是经不住现实的推敲。在海南市场,销售新能源汽车的车商寥寥无几,订购新能源汽车的顾客更是屈指可数。
想要让新能源真正的驶入寻常百姓家,免税优惠自然是值得大力提倡。但现实情况又如何?按照一辆10余万的新能源车,能享受3万至4万不等优惠来看,着实是诱人。然而消费者的头脑也清醒得很,买了车去哪里充电?为了眼前的优惠,买了一辆开着不方便的车,一定是不划算的。所以,新能源车的销售业绩难看,真的不是钱的事儿。
新能源汽车面购置税的*策还在孵化期时,就受到了媒体的一番热炒。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省多少",却忽视了最大的问题"能卖多少"。
在海南,新能源汽车热相较于国内的一线城市显然要滞后很多。但其实这种"滞后"并不是坏事,反倒是海南的机遇。在国内,新能源车的销售火爆一时,但是盲目的购车后,消费者开始为怎么使用即如何充电伤透了脑筋,充电桩配置不均匀将断送新能源车辆的大好前程。
如果盲目地将新能源引进,却不解决基础问题,那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海口姑且可以引进新能源汽车上放慢速度。
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路上,大可以"摸着石头过河",认清情况后在配置充电设施上按部就班,有规划地进行。也可以"照葫芦画瓢"看看北京、河南、宁波的经验。
究其根本,将充电的问题解决好,将新能源车的配套服务做好,将实惠的价格调整好,新能源车才能成为市民口中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