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价病原微生物领域里的贡献时,发现病*或病原体是最为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诺贝尔委员会选两位在丙肝病*领域的pioneers的原因,药物治疗全是建立在病*发现和CharlesRice发现丙肝病*复制模板的基础上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石正丽和张永振的贡献应该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现在HIV,乙肝病*,丙肝病*和*热病病*,都因发现病*而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新冠不能?如果像Lasker那样包括丙肝病*的药物研发,至少还应该包括更多的两位,这样诺贝尔奖就会出现分配不均的情况。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Lasker把发现丙肝病*的科学家排除在外,更加不公平。
现在华大分子微生物系的主任解释得更清楚了,我也去读了CharlesRice的Science原文。MichaelHoughton在年得到丙肝病*全序列后,这个病*一直不能培养,也不可能有体外的动物模型,更谈不上药物的筛选。所以全基因序列只能供诊断用,也因此阻断了输血造成的丙肝流行。
CharlesRice开始是做*热病病*的,这个病*与丙肝病*同源。更为关键的是Rice是个杰出的分子生物学家,他从*热病*领域让一些博士后研究丙肝病*,只是用很少的精力就找到了金矿。原来年发表的丙肝病*是突变了的或变异了的病*株,或许至今没有丙肝疫苗就是因为丙肝的突变。CharlesRice和俄罗斯博士后开始基因工程丙肝病*很小的基因组(新冠大很多),他们在丙肝病*的3‘端加了几乎是一倍的末端长度,就是使用他们手上的*热病病*的片段,同时他们在丙肝病*的基因组中间也置入几个点突变。这样加工已经发表的丙肝序列后,他们居然发现丙肝病*可以在体外培养,然后将活病*注入猴子肝内,机体产生的转氨酶等肝炎标志物迅速增高,这样他们复制了有*性的活病*。
顺带分享华大医学院院长和众多病*学同行的谈话。华大校长更是总结CharlesRice是整个华大的第25位诺贝尔奖得主,也是医学院的第19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些数据是一些国家的几十倍,所以科学落后国家的人们在吹牛时还是应该humble点。
CharlesRice现在仍然保留华大的AdjunctProfessor的头衔,他对圣路易斯亲近的部分原因是现任太太也是华大的,应该现在还在他的洛克菲勒实验室。这是朋友的留言:“也来蹭一下名人热度,二十多年前在Wash-U上班时经常见到CharlesRice,最常见是在每周的VirologyJournalClub,那时他50岁不到,已是正教授,留有络腮胡子,比实际年龄看上去要老,记得我的一次presentation,他还提了一个问题。还有个八卦是他那时和Skip实验室的MDfellowPeggyMcDonald在dating,后来Peggy也随着他去了纽约,不知道现在他们还是不是在一起”
这些是在诺贝尔医学奖的颁奖机构Karolinska研究所任职的同济校友的留言,让我们知道一些内部的资讯,也留作以后参考:“诺奖评选的最后阶段就是我们学校的几十个教授投票,我认为不是每个投票的人都具备较高的鉴赏能力。换句话说,这活让我去干我也能胜任[Grin]。但是前期的筛选是由少数的几个人完成的。我是说投票的活我可以干??只是举手而已。说来寒酸,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评审机构其实就只有一个全职的工作人员,她负责一切具体杂事。KI的教授都可以提名,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