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第29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于年3月4日~7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在南京大医院吴超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入选大会壁报交流(摘要号:),其中,探讨了非感染科住院患者的丙肝筛查-诊疗临床路径1。《国际肝病》邀请吴超教授介绍并解读该研究如下。
研究简介
慢性丙型肝炎病*(HCV)感染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直接抗病*药物(DAAs)的上市,95%以上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已可获得临床治愈。但是由于HCV感染后发病较为隐匿,只有不到5%的CHC患者知晓其感染状态2。
我们前期的回顾性研究发现,临床科室尤其是非感染科的住院患者的CHC筛查率、诊断率和治疗率较低。年7月~年6月间我院非感染科仅有27.3%(/)的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的患者接受HCVRNA筛查,其中高达37.1%(58/)的患者HCVRNA呈阳性,接受抗丙肝病*治疗的仅有10.8%(10/58)。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规范的临床路径来加强非感染科和感染科之间的联系,以更好地为CHC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
为此,南京大医院感染科吴超教授联医院肝病科柳龙根教授分别医院(南京大医院医院)启动了针对非感染科患者建立丙肝筛查-诊疗的新临床路径:院感科、检验科、感染科多学科协作,及时督促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行丙肝RNA检测;加强对非感染科的CHC患者的随访,为其就诊和检查提供便捷服务1,3。
项目开展后,自年2月至年1月,非感染科住院患者的筛查率从2年前47.3%上升到70.7%,其中丙肝抗体阳性率为0.52%;丙肝抗体阳性并行丙肝RNA检测从原来的27.3%上升到%,其中46.5%的患者为HCVRNA阳性。在CHC患者中,73.4%的患者前来肝炎门诊进行就诊。62.5%的前来就诊的CHC患者接受了DAA治疗,17.3%的CHC患者还在随访中。
(上图中数据来自研究团队)
综上,医院住院患者的丙肝筛查-诊疗项目有效医院的丙肝筛查率、诊断率和治疗率。这一临床路径的医院场景中消除丙肝的重要策略3。
研究者解读
《国际肝病》:目前,感染科和非感染科对住院患者的HCV监测和治疗存在怎样的差异?
吴超教授:在HCV检测方面,感染科所有住院患者都进行HCV抗体的筛查。在我院非感染科的住院患者中,根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HCV高危人群、准备进行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和肝脏生化检测不明原因异常的人群,我们都要开展针对丙肝抗体的筛查。一旦发现抗体阳性后,则需要开展HCVRNA检测4。
在HCV治疗的流程方面,当非感染科患者确认HCVRNA阳性后,我们的研究者会帮助非感染科患者预约丙肝肝炎门诊,并开展HCV基因分型、影像学等检查,并根据患者本身的基础疾病情况来制定丙肝的诊疗方案。如果是感染科的住院患者,则不需要通过丙肝肝炎门诊,管床医生可以根据他的检查结果,制定丙肝治疗方案。
《国际肝病》:本研究采用了什么样的新模式,以进一步提高非感染科的住院患者的HCV监测和治疗?
吴超教授:本研究主要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多学科参与的丙型肝炎筛查-诊疗的新临床路径。通过临床科室、院感科、检验科、感染科等多方参与,开展多学科协作,让筛查、检测、就诊、随访每个环节都能够迅速、有效地推进1,3。同时,感染科有专门的临床研究人员对这个项目进行全程管理,从丙肝抗体的普查、HCVRNA的及时检测、再到确诊后及时为患者就诊和治疗提供全程指引和便捷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患者有任何顾虑或者问题,也可以随时联系到我们的研究人员。为了更好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我们的研究人员也会定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