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门诊
合理用药
热点聚焦
手术日
医学史
热点聚焦为您专业评析
相信借助科技的力量,这次全球也能跑赢新冠病*。当地时间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HarveyJ.Alter,MichaelHoughton和CharlesM.Rice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方面作出的贡献,三位获奖者将分享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万人民币)。
出于科普之目的,刀先生接下来将重点阐释三个问题:
其一,感染丙肝病*意味着什么?其二,丙肝病*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其三,发现丙肝病*何以能够荣膺诺奖?在人类与新冠病*鏖战正酣的当下,这次诺奖的归属有何特别寓意?
1
言归正传,感染丙型肝炎病*意味着什么?
年,Golafield首先报告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侯顿(MichaelHoughton)和他的同事们利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分子生物学方法,终于找到了病*的基因序列,克隆出了丙肝病*,并命名本病及其病*为丙型肝炎(HepatitisC)和丙型肝炎病*(HCV)。由于HCV基因组在结构和表型特征上与人*病*和瘟病*相类似,将其归为*病*科HCV。
HCV病*体呈球形,直径小于80nm(在肝细胞中为36~40nm,在血液中为36-62nm),为单股正链RNA病*,在核衣壳外包绕含脂质的囊膜,囊膜上有刺突。HCV仅有Huh7,Huh7.5,Huh7.5.1三种体外细胞培养系统,黑猩猩可感染HCV,但症状较轻。
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急性临床型和无症状的亚临床病人,慢性病人和病*携带者。一般病人发病前12天,其血液即有感染性,并可带*12年以上。HCV主要血源传播,国外30-90%输血后肝炎为丙型肝炎,我国输血后肝炎中丙型肝炎占1/3。此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如母婴垂直传播,家庭日常接触和性传播等。
丙型病*性肝炎是一种因感染丙型肝炎病*而导致的以肝脏损坏为主的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这种肝炎急性期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恶心等,也可没有任何症状或仅仅感到乏力。
丙肝的疾病进展往往伴随着三部曲:慢性丙肝、肝硬化、肝癌。值得警醒的是,高达80至90%的急性丙肝患者均会发展成慢性丙肝,病*持续留存于体内,无法自行消灭,“幸存者”极少。
在临床上,丙肝患者往往两极分化严重,一类患者觉得自己得了病不要紧,另一类则异常恐惧,认为自己迟早会患上肝癌。
由于大部分感染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丙肝又被称为“隐匿的杀手”。前一段时间,本公号专门就丙型肝炎做过一次推送,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点开看《这种病*的潜伏期长达10年,连文身、文眉、洗牙、打耳洞都要警惕!》。
2
那么,丙肝病*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20世纪60代,BaruchBlumberg发现一类血源性肝炎是由一种病*引起的,这种病*随后被称为乙型肝炎病*。尽管对新发现的乙肝病*的血液检测降低了输血相关的肝炎发病率,但Alter和同事们发现大量肝炎病例依然存在,这一事实令人担忧。
这一时期,对于甲型肝炎的检测也在发展,但随后人们发现,甲型肝炎也不是这些不明病例的原因。
人们意识到,有很多接受输血的人由于受到某种未知感染因子的影响,从而发展成慢性肝炎,这引起了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