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张文宏我们是和病毒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
TUhjnbcbe - 2021/3/27 1:35:00

最近,张文宏医生的一句话,让我们大家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后续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疾病将如何发展?PREVENTIONOFVIRUS

按目前形式来看,年我们不太可能完全走出新冠疫情,甚至新冠病*还会长期与人类共存。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我们要现实一点。没有人能预测(新冠)疫情什么时候会消退。在这件事上不能作出承诺,也没有具体日期。”

算起来,与今天类似的疾病大流行,我们近些年经历得着实不少

—年的SARS流行、年的H1N1流感病*流行、年的MERS流行、—年的新冠病*流行,这四次病*传染病的幕后真凶,都是21世纪才首次从动物进入人类世界的,之前在人体中根本不存在。即便是—年在西非暴发的埃博拉病*流行、年在南美暴发的寨卡病*流行,还有一直在流行的艾滋病病*,这些病*进入人类世界的时间也就是在过去年内……

●张文宏强调,我们必须清楚,我们和病*是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谁跑得更快,谁就能生存,“就像非洲草原上的猎豹和羚羊”。今天有新冠,明天可能还会有其他病*,病原体永远不会离我们而去。在漫长的后疫情时代,想要与病*长期“和平相处”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去认识它。

●张文宏表示,人类只有更加了解传染病知识,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在病原体肆虐的时候永远跑在前面,继续生存下去。

●“也许新冠对我们的启发,就是要对自然更加谦卑,才能走得更远。”张文宏说。

我们都知道,传染病的病种很多,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40种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纳入法定管理,并分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等级越高,危害性越大,甲类疾病只有鼠疫和霍乱,乙类中除了新冠肺炎,最为大众熟悉的就是艾滋病和病*性肝炎。

对于这两种疾病,我们同样应积极行动、提高认知,守护住自身健康。

病*性肝炎的传播和预防01病*性肝炎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被病*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文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的孕产妇可将病*传染给新生儿。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同时或在乙肝病*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02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其中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03乙肝母婴阻断措施可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乙肝病*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在妊娠或分娩的过程中,有可能将乙肝病*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感染时年龄越小,转化为慢性病*性肝炎的风险越高,因此开展乙肝母婴阻断的意义重大。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应确保住院分娩,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乙肝病*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后续剂次接种。

高乙肝病*载量孕妇,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抗病*治疗。

04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甲肝疫苗已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生活人员等重点人群也应接种甲肝疫苗。我国已有戊肝疫苗,可自费自愿接种。

05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丙肝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

拒绝*品,不共用针具注射*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病*的风险。

以下行为也可有效预防丙肝: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感染丙肝病*的妇女如有生育意愿,最好在丙肝治愈后怀孕。

06日常工作、生活接触不传播乙肝和丙肝

乙肝和丙肝病*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住同一宿舍、在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研究未发现乙肝和丙肝病*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1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严重传染病,不可治愈

2

艾滋病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

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拒绝*品、自尊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4

与艾滋病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日常接触不会被感染。

5

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的风险,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6

坚持每次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经性途径传播。

7

避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病*经血液传播。

8

感染了艾滋病病*的孕产妇应及时采取医学手段阻止艾滋病病*传给婴儿。

9

不能从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方法。

10

感染艾滋病病*后及早接受抗病*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传播。

11

艾滋病病*感染者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理解和关心,但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既不道德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12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当疫情防控成为新常态

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性、科学地

补上这堂“健康常识课”

防病知识多一点

健康生活近一点

来源:健康中国、江苏疾控、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经济网、王立铭《如何理解一种全新疾病》

图文仅用作公益宣传,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文宏我们是和病毒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