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BMCPublicHealth杂志发医院肝病研究所魏来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横断面研究。研究者们对中国5个地理区域的人群进行分层采样,分析了HCV感染的家族性聚集现象及相关遗传和生理参数。
尽管丙型肝炎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但由于机体对HCV的免疫应答不足以预防二次感染,当前也没有有效的丙肝疫苗,经抗病*治疗后获得SVR的患者如果继续暴露于HCV感染风险之中,有可能再次感染HCV。HCV感染的家族性聚集现象和家庭成员间的病*传播尽管发生率较低,但均有报道。家庭内的再感染风险是存在的。
共有名汉族初治丙型肝炎患者入组了该项研究。根据患者自我报告,其中59例患者至少有1名家庭成员感染了HCV。有HCV感染家族性聚集现象和无此现象的患者的部分特征如下表。
有家族性聚集现象的患者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丙型肝炎患者长期暴露(37.3%),而无此现象的对照患者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经血传播(59.5%)。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因型2、性传播、与丙型肝炎患者长期暴露、人均家庭月收入少于元、农业职业以及南部和北部地区与HCV感染的家族性聚集有关。输血与HCV感染家族性聚集呈负相关。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暴露于丙型肝炎患者和低家庭收入与HCV家族性聚集相关,而输血呈负相关,这意味着输血不是HCV感染家族性聚集的主要传播途径。
作者表示,为减少因家庭接触导致的再感染,应加强对HCV传播途径和家族性聚集的教育和认识,特别是在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低收入家庭和非血液传播丙型肝炎患者。
原文链接:LuoBF,RaoHY,GaoYH,etal.RiskfactorsforfamilialclusteringofhepatitisCvirusinfectioninaChineseHanpopulation:across-sectionalstudy.BMCPublicHealth.Jun7;18(1):.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