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港交所第一家以“未盈利”方式上市的生物制药企业,当后来者信达、君实已纷纷实现盈利,歌礼制药至今依然身陷未盈利“泥潭”。
日前歌礼制药公布了其年业绩报告,年报显示,全年收益万元,同比下降79.8%,亏损2.09亿元。同时,研发开支同比减少13.4%至1.09亿元,这在港股生物制药企业中并不多见。另一方面,曾以“专注于开发及商业化针对丙肝、HIV和乙肝的创新药物”为业务主线的歌礼,在年报中表示,公司从年起将聚焦NASH、肿瘤脂质代谢与口服检查点抑制剂、乙肝临床治疗和艾滋病*/艾滋病四大治疗领域。歌礼在寻求转型?01丙肝药折戟,营收、研发双降,歌礼欲转型?随着年报季的到来,上市药企陆续交出年的成绩单。歌礼制药于3月30日发布年业绩报告。截止年底,由戈诺卫、罗欣以及新力莱三种已商业化的产品带来的收益为万人民币,较年减少79.8%,主要归因于年终止了戈诺卫加长效干扰素及利巴韦林,同时年全口服治疗方案在中国已成为丙肝治疗标准,许多丙肝患者不再选择戈诺卫治疗方案,以及产品销售价格下调的影响;全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6万人民币;年度亏损2.09亿元人民币。显然,国内丙肝药市场受到年医保谈判“灵魂砍价”影响被大幅压缩。年6月,歌礼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抗丙肝I类创新药戈诺卫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从临床试验获批到新药上市获批仅耗时33个月,上市当年即产生万销售收入。但被寄予厚望的戈诺卫在年11月的医保谈判中未能中选最终遗憾出局,失去医保加持也直接影响到歌礼丙肝药物销售的萎缩。此外,歌礼制药研发支出由年的1.26亿人民币减少至1.亿人民币,研发开支同比减少13.4%。对此,歌礼在公告中写道,研发费用降低主要是由于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临床试验的启动及患者入组速度放缓。丙肝药物表现不佳,歌礼急需通过其他产品来证明自己。年11月,歌礼宣布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变更,用于拓展乙肝临床治愈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研发组合。“自年于港交所上市以来,歌礼成功地从一个单一的丙肝平台升级为一个包含病*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艾滋病这三大疾病领域的综合性平台。”歌礼制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劲梓曾说,“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变更,使我们有更多的资源可用于支持乙肝临床治愈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管线的研发。”非脂肪性肝炎市场,是当前歌礼制药重点布局的领域之一。全球约有25%的人受到非酒精脂肪肝炎的困扰,从国内主要肝脏疾病患者数量来看,非脂肪性肝炎患者数量占比最大,可达1.7-3.1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2.5-22.4%,根据DatamonitorHealthcare预测,年全球非酒精脂肪肝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亿美元,可见市场空间巨大。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非酒精脂肪肝炎市场。根据歌礼制药年9月公布的资料显示,当前非脂肪性肝炎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超过亿美金。凭借此前丙肝创新药研发建立起的研究团队,赋能慢性乙肝、非脂肪性肝炎等领域的研发,歌礼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建立了全球第一梯队的非脂肪性肝炎产品管线。就在今年2月25日,歌礼宣布公司全资附属公司甘莱制药的ASC41口服片剂获得FDA批准开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适应症临床试验并启动全球开发计划。据悉,ASC41是一种肝脏靶向性前体药物,其活性代谢产物可选择性激活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R-β)。此次美国临床试验申请获批是基于在中国完成的一项入组65位受试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单剂量和多剂量递增的I期临床试验中所取得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以及甘莱专有制剂技术开发的、可进行商业化生产的口服片剂工艺数据。此次临床试验申请获批使得甘莱能够在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市场启动临床试验。分析认为,若ASC41在美临床成功,将会扭转当前歌礼所面临的颓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尚不能被治愈的疾病领域,当前已有包括诺华、吉利德等老牌药企均已有进展较快的布局,而ASC41尚处于早期阶段,最终能否成功还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02虽迟但到,切入肿瘤布局蓝海?“从年起聚焦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肿瘤脂质代谢与口服检查点抑制剂、乙肝临床治疗和艾滋病*/艾滋病四大治疗领域。”在年报中,歌礼明确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四大方向。与大部分biotech的初创之路不同,歌礼的创始人吴劲梓此前在国外研究抗病*药物的专业背景,在歌礼创立之初,他选择了以抗病*药物作为研发突破口。成立8年后,歌礼为何选择突入已十分拥挤的肿瘤赛道?开始聚焦肿瘤治疗的歌礼,为其创新药研发管线中首个FASN抑制剂ASC40选择了以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作为突破口,先后在和年以股权投资和签署独家特许协议的形式与SagimetBiosciences(原3-VBiosciences)合作,获得了FASN抑制剂ASC40以及后续化合物在非脂肪性肝炎及肿瘤等适应症在大中华区及部分海外的独家开发、制造及商业化权益。虽然当前肿瘤治疗领域同质化问题严重,但分析认为,歌礼选择进入的FASN抑制剂赛道尚处于蓝海。脂质代谢在多种肿瘤中起着关键作用。脂肪酸合成酶(FASN)是调节脂质代谢的最重要的蛋白质之一。许多实体瘤和血液肿瘤都过度表达脂肪酸合成酶,包括胶质母细胞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胰腺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研究数据与学术论文显示,除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结合使用以外,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与信号转导抑制剂和免疫疗法结合使用,具有治疗多种肿瘤的潜力。而歌礼计划开展的,便是手术和放射治疗后随即使用ASC40与化疗联合治疗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以及ASC40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多种实体瘤。在公布年报的同时,歌礼同步公告了公司将加速在肿瘤领域的投资,并将在中国开展关于ASC40(TVB-)联合贝伐珠单抗的临床试验。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来看,一项由研究者发起、在美国完成的ASC40(TVB-)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高级别星形细胞瘤首次复发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已取得积极结果,歌礼将计划在中国启动ASC40(TVB-)联合贝伐珠单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关键性II期临床试验,试验人群与美国试验患者人群相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首次复发患者)。从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中公布的数据来看,ASC40(TVB-)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此类患者人群中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在肿瘤治疗创新药物研发的赛道上,相较于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PD-1/PD-L1、CD19、HER2、VEGF/VEGFR等靶点,目前FASN抑制剂的研发中只有ASC40已经开始了临床阶段的研究。FASN抑制剂还有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在肿瘤进展过程中高度表达FASN实体肿瘤的潜力,应用市场具备极大的扩容空间。显然,歌礼站在了肿瘤脂代谢途径创新研发的第一梯队。过去几年间,歌礼通过外部许可引进与内部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在肿瘤脂质代谢及口服PD-L1小分子抑制剂方面持续布局。从年报来看,当前歌礼的肿瘤管线包括了肿瘤脂质代谢与口服检查点抑制剂两种机制,共四款药物。其中除了即将在中国开展关键II期临床研究的ASC40以外,还包括新一代FASN抑制剂ASC60,以及两款自研的口服PD-L1小分子抑制剂。对于即将开展的ASC40关键II期临床研究,吴劲梓表示:“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首次复发患者中开展的II期临床试验的最新突破表明,口服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可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歌礼也将持续与其他制药公司开展合作,以开发与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联合的多种用药方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