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竹妈狠心。是这世上就没有哪种病是必须喝母乳“治疗”的(并且还只能喝母乳、不能喝特医配方)。
帮人求母乳、收购母乳的信息,网上有很多。看似善意满满,实则漏洞百出。就说上面那个一岁半的孩子吧。18月龄通常是一日3餐两点、每天喝奶约ml左右,奶只作为蛋白质和钙质的有益补充。孩子体重增长不良,很可能与日常饮食摄入的营养不足有关。母乳执念,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拖后腿的。大家都知道,妈妈生了宝宝之后,一般经过3-6个月的哺乳,泌乳量和宝宝的奶量之间会达到一种智能的动态的平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供需平衡。简单说,就是吃多少、产多少。如果不是刻意“增产”,一般成熟乳的泌乳很少出现经常性的“供大于求”现象。所以……素不相识的卖家,一出手就是五十袋、一百袋,那母乳袋里装的到底是什么?天知地知,你不知我不知。而且,不同月龄的孩子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都不一样。母亲的身体会智能调节,每个时期母乳的浓度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含量也都不一样。7个月的孩子和17个月的孩子喝同一个乳母的乳汁,显然是不合适的。我只知道“求母乳”、“求购母乳”信息在网上多得很,但没有“非母乳不可”的。我也不想评价这种医嘱。其中,最多的就是过敏宝宝求母乳。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母乳≠无敏。有的宝宝喝奶粉过敏,喝母乳就没事;有的宝宝要喝忌口八大类的母乳才行;有的宝宝要喝严格忌口的母乳;还有的宝宝(比如半乳糖血症患儿)不能喝母乳。
明明是一个用特医配方氨基酸或者深度水解奶粉可以解决的问题,家长却选择了冒着生命健康的极大风险,去收购来路不明的母乳。据说,患有鱼鳞病的宝宝“只能喝母乳、喝不了奶粉”。这是真的吗?鱼鳞病,不是今天的重点。简单说几句。婴儿期就发病的,多是寻常型鱼鳞病——各种遗传性鱼鳞病里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不常见的还有板层状鱼鳞病和先天性大疱型鱼鳞病样红皮病等。总之,轻症的,与湿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套路;严重的,医院,有非常成熟的临床治疗方案。不管鱼鳞病治与不治吧,咱们只说奶的问题。
这孩子如果确实过敏——喝特配,并不会把鱼鳞病给喝得“加重”了;
喝母乳,也不会把鱼鳞病就给喝好了。
还有不少人,孩子没病没灾的,就是想讨要一些母乳来,省下奶粉钱。就想问,这省下的仨瓜俩枣儿,万一孩子因此被传染个乙肝神马的,够治病吗?
以前我群里也有过求购母乳的,而且是求购忌口母乳??这难度系数,绝了。别的不说,就说我现在拿出10袋来说这是忌口母乳,每袋比普通母乳贵20块钱,来,掏钱吧。实际上本人吃香的喝辣的,百无禁忌。这要如何鉴别呢?首先奶源就无法判断,是张三的胸还是李四的胸?谁能证明这些奶安全可靠?很多奶贩子甚至把不同时间、不同“生产者”的奶混在一起凑整袋……
让宝宝吃别人的奶,不仅有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导致腹泻,便血,湿疹等,更可怕的是感染传染病,乙肝、丙肝、艾滋,哪个惹得起?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检测也检测不出来。所以,卫生部法监司《关于人体母乳不能作为商品经营的批复》中明确指出,人体母乳不是一般的食品资源,不能作为商品进行生产经营。所以现在闲鱼上再也找不到前几年卖得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冻奶了。
退一万步说,母乳的储存有严格的温控要求:-18℃以下冷冻可保存3个月,解冻后不能重复冷冻,也就是说,如果运输途中冻奶化了,就可能变质报废。
我不去想对方装袋之前洗没洗手、抠没抠鼻孔,我只要想想这个天气快递小哥的三轮车斗里有多热,就劝退了。群里的群友们苦口婆心劝说半天,白说了。中午发了,晚上又发一遍??
除了这些,还得给奶妈查个结核。咱中国现在依然是结核大国,差点儿忘说了。
其实,各大城市都有母乳库,实在特殊情况需要母乳的可以去申请(比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有些患儿吃点母乳利于尽早恢复排便),捐赠给母乳库的母乳是经过基础体检的。母乳库在广州、上海、重庆、南京、西安、北京等地都有,每一位捐医院要求的身体状态检查,包括血液筛查、生活习惯考察、是否吸烟饮酒等调查。各方面合格,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捐赠者。母乳捐赠者(必须现场捐奶)需满足以下这些条件——
?生活习惯良好:不抽烟、不饮酒、不喝茶、不吸*、生活规律;
?无长期的药物治疗史及半年内无血制品输注史;
?血清学检测合格:HIV、乙肝、丙肝、巨细胞病*和梅*检测阴性;
?医院规定产后10个月内方可捐奶。
这就够严苛的了,主要是供给早产儿和一些ICU里的新生儿。上面那种已经知道宝宝严重过敏、得喝忌口母乳的情况……要想买到供方是真?忌口的母乳,恐怕比登录相亲网站、照着任嘉伦那标准找人还难吧??纽康特它不香吗?自己能喂当然提倡自己喂,如果不能,果断踏踏实实喝特配。这样就不用担心“别人的奶”了——
人和人不一样,奶和奶也不一样——过敏的孩子,可不能乱来啊。
在网上看到有“求母乳”、“高价收母乳”的信息,我个人认为不宜转发扩散,那不是帮忙是裹乱。如果想帮忙,回复一句“请面诊/医院医生或者求助当地母乳库”就可以了。如果喜欢本篇,请点右下角“在看”~~
明天是医师节,竹子“重生”的特殊日子。
全职奶爸李承铉自曝曾抑郁:感觉被掏空却又像“一天什么都没干”……
这个病很像新冠肺炎!医院十天收治80多个患者
1片写成7片致患儿中*,怪家长“没常识”?我们该有怎样的常识?
友情提示: